生活感悟

百姓故事勾勒“暖冬图景”

日期:01-29 作者:佚名- 小 + 大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如何在保增长的同时确保民生改善,上海在2009年这个特殊的年份交出了一份优良的“民生答卷”:

      12月11日,经济适用房政策开始接受百姓咨询,一周后,将正式受理购房申请。预计年内上海开工的保障房达600万平方米;12月5日,上海地铁7号线开通,偏居宝山一隅的居民从此告别“进城难”,今年上海开通轨道线达4条(段)之多,或连接动迁基地,或直达大型社区;12月1日,孤悬长江口的崇明县的百姓终于在家门口拥有了三级医院和“大牌”医疗骨干。也是在今年,上海启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当地最大规模的医疗资源布点调整,在郊区建设三级综合医院,均衡优质医疗资源在全市的覆盖……


      这一年,上海的民生工作聚焦重点、突破难点,将“保民生”落实于“保增长”的始终,融合于上海长远发展的大格局中;这一年,上海的干部埋头苦干,在经济困难时期推进民生工作,不仅增投入、出政策,更是明宗旨、担责任、用真情。全市上下描绘出一幅“齐家立业,厚德民生”的“暖冬图景”。

      三个百姓故事勾勒上海民生图景

      故事一:安居图

      在虹口区,玉田路311弄的“外来媳妇”周永芬,一家三口曾和婆婆、嫂嫂、侄子共6人居住在一套面积33平方米的老公房里。后来,她家拿到了低保和每月620元的廉租房补贴。家里人商量后,嫂子一家拿房贴在附近租房。

      不久,在居委会的帮助下,周永芬成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社工,每个月能有1400多元收入。她却有些担心:这样一来,家里三口人的人均收入就超过了800元的廉租房标准。一旦补贴取消,嫂子一家的租房就无法维持了。11月中旬,居委会送来佳音:上海将廉租房的“门槛”进一步放宽到960元,周永芬家里可以继续享受补贴,“政府时刻记着我们,这让我们生活得很放心”。

      故事二:就业图

      在宝山区,“80后”大学毕业生马兰在当地的罗泾镇农业创业园当上了小老板。自11月中旬起,她在园内养起了澳洲龙虾,再过几个月就能上市销售了。“现在有了养殖经验,还有第一年租金全免、一年镇保标准的社会保险费补贴的优惠政策,我对养殖业发展前景很有信心。”马兰高兴地说。

      故事三:就医图

      在崇明县,64岁的张秀明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不久前,她在县中心医院检查时,发现得了胰头部位的恶性肿瘤。老人和家人陷入了巨大的烦恼之中:郊县医院的水平能行吗?接诊医生的一番话让她放了心:“由新华医院的专家给您主刀,手术质量和术后护理都是高标准的。”

      原来,今年以来,上海开始推行“5+3+1”工程,即在浦东、闵行、南汇、宝山、嘉定5个区引入市区三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提升崇明、青浦、奉贤3个区(县)的中心医院为三级医院,同时迁建金山区的1所三级医院到金山新城,以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在全市范围内的均衡配置。

      “保民生”贯穿于上海“保增长”的始终

      国际金融危机使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遭遇了新世纪以来的最大困难。在2009年初的上海“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不无担忧:“保增长”会不会拖“保民生”的后腿?上海多年来坚持不懈的“民生攻坚战”会不会搁浅?

      “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是要把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安排好。”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多次强调。

      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以来,上海实施创业带动就业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小额贷款担保工作力度,设立扶持大学生初期创业的“创业苗圃”……上海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政策如箭连发,成效显著。据统计,今年1月至10月,上海全市新增就业岗位58.16万个,提前两个月完成了全年指标。其中不乏像马兰这样,以自主创业带动更多人就业的事例。

      11月,上海虹口区首个经济适用房项目——“华虹苑”开始建设。原本用于商业开发的地块,将改为建设490套经济适用房供应住房困难家庭。至今年年底,上海将确保开工经济适用房600万平方米。当保障性住房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接连落地之时,首批建成的经济适用房即将惠及住房困难家庭。12月11日至17日,闵行、徐汇两个试点区将开展经适房“政策咨询周”活动;18日起,一个月内受理购房申请。

      谋一时,更谋一世;谋一域,更谋全局。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上海着眼于“后危机时代”新一轮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在全市60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谋篇布局。关乎民生冷暖的医疗、教育、交通等公共资源正加速迈向均衡配置。

      困难时期“保民生”,靠投入更靠责任

      如何在公共资源分配的领域内把金融危机对老百姓生产生活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考验着责任政府、服务政府的“成色”和水平。上海在2009年交出了一张优良的答卷,对人民群众的感情与责任也在破解民生难题中得到进一步升华。

      11月,在上海市最早的工人新村之一——闸北区彭浦新村,一栋18层的高层建筑实现了结构封顶。这座大楼的1-3层将“还”给街道的文化馆——这原本是文化馆的地块。而4-18层,则全部用作困难群众的廉租房,一共有180套。

      闸北区的财政收入并不高,但即便遇到金融危机,区里的社会保障工作依然逆势推进。区委书记方惠萍说,民生工作不能退、只能进,越是困难时期,党和政府越是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改善民生的责任。

      为准备明年年初市人代会的议案,上海市人大代表、普陀区民政局原局长曹道云这段时间一直在基层深入调研。他说:“今年上海的低保线提高了,廉租房标准放宽了,各项保障措施都有新进展。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干部对工作充满激情、对群众心怀感情,困难群众一度很担心,现在很放心、很高兴。”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群众要有感情,这是基本,这是理性的基础。如果对群众没有感情,那种理性就谈不上。理性中间有它的基本立场的判断,就是宗旨意识的判断。”

      新华社记者徐寿松叶锋仇逸(据新华社上海12月7日电)


上一篇:暖冬的故事

下一篇:高考作文:绿叶对根的情意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在线投稿 | 网站管理 | 留言反馈 | 访问统计 | 友情链接

豫ICP备18005683号-2  |   QQ:1179938088  |  地址:河南新乡  |  电话:15903736909  |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